青春护航民族情 实践浇灌团结花 ——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 “青遇少年行 同心民族情” 暑期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 作者:罗谕蔓
  • 编辑:罗文杰
  • 发布时间:2025-07-26
  • 点击数:

七月的南宁,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与民族的同心。近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健康与旅游学院“青遇少年行 同心民族情” 实践团,在南宁市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理论宣讲、文化体验、研学实践等丰富形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邕城大地绚丽绽放。

实践团出征前合影(罗谕蔓/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亦嘱托广西要继续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此次实践活动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践行。实践团依托旅游管理、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优势,围绕“五个一” 实践任务,在南宁共青团纪念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北宁社区等地,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实践团与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合影(唐远霞/摄)

理论宣讲入人心,红色基因代代传

实践团成员化身“理论宣讲员”,走进社区、场馆,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广西民族团结故事。在南宁共青团纪念馆,实践团与 “青少年志愿讲解员” 深入交流,共同优化讲解词与研学活动设计,让红色故事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在社区课堂,成员们通过 “青言青语” 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案例,让理论宣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实践团与青少年志愿讲解员进行交流(罗谕蔓/摄)

实践团对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开展一对一讲解技巧培训,并实施考核。孩子们稚嫩却认真地讲解声中,蕴含着对民族历史的敬仰与对家国的热爱。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说:“通过讲解,我知道了广西各民族是一家人,我们要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实践团对青少年志愿讲解员进行一对一培训(罗谕蔓/摄)

文化体验添活力,民族之美共探寻

“原来铜鼓上的纹样藏着这么多故事!” 在非遗体验课堂上,学员们手持剪纸、漆扇、铜鼓模型,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还有“多彩才艺课堂” 上,红歌嘹亮,歌声里回荡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也唱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从广西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到独特的民俗风情,从壮族的歌圩到瑶族的长鼓舞,实践团精心设计的民族文化课堂与文化溯源活动,让学员们全方位领略了八桂大地的文化瑰宝。

沉浸式非遗体验课堂作品展示(罗谕蔓/摄)

黄春晓老师为实践团和学员们讲授《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罗谕蔓/摄)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 主题展览前,实践团成员与学员们驻足凝视,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件件文物展品,无声诉说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

实践团成员带领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罗谕蔓/摄)

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积极参与实践团设计的民族趣味问答活动(罗谕蔓/摄)

研学实践促成长,青春聚力共前行

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课程与线路。从追寻自治区展览馆的广西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到探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的奥秘,学员们在 “研” 与 “学” 的互动中,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

实践团在自治区展览馆为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做宣讲(李想/摄)

参观完自治区展览馆后的心得分享(韦玉敏/摄)

实践团指导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完成研学手册(罗谕蔓/摄)

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在自治区博物馆分享研学成果(罗谕蔓/摄)

“集中宣讲 + 个别实践” 的模式让理论落地生根。实践团成员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撰写调研报告,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出务实建议。结对共建成果展示会上,学员家长与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实践成果。

实践团成员到北宁社区开展宣讲(罗谕蔓/摄)

实践成果总结分享会(罗谕蔓/摄)

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作总结分享(罗谕蔓/摄)

一周的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青遇少年行 同心民族情” 实践团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民族团结一家亲” 的深刻内涵。未来,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春的奋斗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壮美广西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健康与旅游学院 罗谕蔓

一审一校:健康与旅游学院 宁小玲

二审二校:健康与旅游学院 罗文杰

三审三校:健康与旅游学院 黄全宾

分享到: